回顾三明体育工作,2023年的奋进之路,展望2024年的发展新征程,今天一起来看看,为推动福建体育高质量发展,三明体育怎么做!
2023年,三明市认真贯彻落实省体育局工作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持续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
2023年成绩
立足群众现实需求,全民健身更加活跃
2023年新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14个,争取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1640万元,目前,7个游泳池、3个多功能运动场建成并投入使用,30个学校体育场馆已向社会开放。
共开展新年登高、首届“厂BA”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300余场次,参与人数10万余人次。明溪县“绿海明溪·清新盖洋”健康跑活动被国家体育总局选入全国9个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典型案例并全国推广。
积极探索体卫融合试点工作,结合三明医改成果和工作实际,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开展建设运动处方工作室、运动处方服务、慢病运动干预等各项工作。2023年建立了5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驿站,举办两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两期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
持续夯实发展基础,竞技体育得到提升
杭州亚运会上,三明籍运动员葛曼棋、林雨薇、林文君等运动员共获8枚金牌、1枚银牌。其中,三明培养的6名运动员夺得5枚金牌、1枚银牌,获金牌人次位居全省第一。
举办三明市第八届运动会,共有来自11个县(市、区)、41个行业系统单位共派出265支代表队3976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了少儿组、行业组、群众组3个组别19个项目的比赛,产生265枚金牌和98个一等奖,27个代表团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9个代表团获得优秀组织奖。
向省体校、省体工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16名,完成适龄运动员注册3668名,对接引进6名优秀运动员。三明市少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蹼泳队福建将乐训练基地在三明将乐成功揭牌。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体育产业加速推进
扎实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2022年三明市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66.24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16.8%,居民人均体育消费2663.84元,占居民人均消费7.6%,呈稳步上涨趋势。
成功举办20余场户外运动品牌赛事、13场次运动康养交流活动,赛事带动体育消费比例位居全省第三位。闽江源生态旅游区体育旅游线路(建宁县)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23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项目,福建奥翔体育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评为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成功举办第二届体育消费季、体育夜市、国际运动与休闲康养交流论坛等活动,出台体育赛事景区旅游套票优惠政策,举办农副产品展销会,进一步丰富赛事配套,延伸赛事产业链。策划开展“你运动我补贴”体育消费券发放活动,发放20万元体育消费券,带动消费近百万;与中国国际旅行社对接,上线3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抓住沪明合作契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全年双方互访近10次,合作举办了沪明体育美好生活节、跳绳冠军进校园等系列活动。
制作《2023年度体育产业招商手册》,共策划12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全市共引进7个体育产业项目,总投资2.66亿元。在2023年福建体育产业签约及赛事推介活动中,5个项目成功签约。
2024年工作重点
努力提升群众体育服务能力
全市布局30个建设点,积极落实1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包含4个智慧体育公园、6个多功能运动场和3个社区智慧运动角项目,争取资金330万元,各项目按照计划保质保量推进。
以“月月有比赛”“运动健身进万家”等系列活动为抓手,积极举办各项赛事活动,市本级开展20个项目比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力度,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驿站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志愿服务。
努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做好巴黎奥运会尖子运动员后勤保障工作和第十八届省运会备战工作。针对优势项目、潜势项目、短板项目的不同特点,完善项目布局投入机制,做好选材、育才的基础训练工作,积极向上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同时加大力度引进优秀运动员,2024年拟引进运动员不少于20名。推动竞技体育赛事落地,做好全国飞碟项目比赛申报工作,争取2024年省青少年锦标赛落地三明。
努力提升体育产业赛事经济活力
发挥山高水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建宁闽江源生态旅游区、泰宁大金湖体育旅游区等山地特色为主,打造泰宁环大金湖马拉松赛和宁化红色马拉松赛、全省自行车联赛(宁化站、泰宁站)等品牌赛事。在金溪、尤溪流域等为代表的优质水域打造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等品牌赛事。
通过举办海峡两岸客家武术大赛、水上运动项目系列挑战赛等重点品牌赛事活动,进一步构建海峡两岸特色体育赛事。
立足沪明对口合作契机,积极引进跳绳、轮滑等全国性品牌赛事,打造全国性跳绳、轮滑赛事,通过开展青少年跳绳、轮滑项目交流合作、沪明体育美好生活节等活动,进一步加大沪明合作力度,打造沪明联动特色体育品牌赛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