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福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三明市体育局 时间:2019-12-26 15:39

  据统计,2018年,福建省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4295亿元,实现增加值1496亿元,占全省GDP比重4.17%,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来源: 福建日报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我省体育产业已从单一的体育鞋服制造,转型为以体育装备制造为支柱,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培训业为依托,场馆运营、健身休闲、体育中介服务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据统计,2018年,我省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4295亿元,实现增加值1496亿元,占全省GDP比重4.17%,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点

  做大体育产业

  通过政策引领、优化布局和服务市场,逐步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体育产业实现量的持续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一是超前谋划。早在2011年,省政府就在国内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达到4%以上;2015年出台“闽十条”,提出2025年实现1万亿的目标;2016年省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2020年产业总规模达5000亿元;今年5月,省体育局召开了福建体育产业高质量现场推进会,发布了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提出确保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体育服务业占比30%。

  二是优化布局。针对福建山海资源优势,提出了“两带、三区、十一基地”的空间布局构想,打造蓝色生态水上运动产业带和绿色生态山林户外运动产业带,并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带动全省体育产业发展,布局了11个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园区和基地。建立了重点项目动态服务机制,2019年重点跟踪项目51项,总投资近215亿元。

  三是提升服务。省体育局积极为企业创造“心无旁骛做主业”的产业环境。坚持开门办产业,注重建立协作机制,将工信、科技、文化、旅游、宣传等5个省直部门的10项扶持资金共享列入体育产业政策文件之中,鼓励和指导具备条件的体育企业进行申报。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

  做强体育产业

  体育制造业是福建体育产业的优势所在。省体育局通过打造品牌、加强创新和转型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切实做强体育产业。

  一是资金引导。自2011年起,省体育局设立产业专项资金,9年间,累计投入近6亿元,带动投资约200亿元。经过努力,福建规模以上体育产业企业中,共有25家企业登陆国内外资本市场,预计2019年将贡献产出近800亿元。

  二是创新驱动。省体育局在出台的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中,明确支持龙头企业在新型材料、智能芯片、可穿戴设备等体育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键领域、环节寻求突破;在智能制造创新方面,打造更多的机器人生产线和智能工厂。

  三是延伸链条。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扩展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制造+服务”发展模式,推动泉州、莆田等体育鞋服制造集聚区逐步转型成为集体育产品网络批发零售、物流快递、研发设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切入点

  做优体育产业

  为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出现的新变化,省体育局紧紧抓住体育服务业业态丰富、产业链长、拉动消费的特点,推动体育服务业全面发展。

  一是锻造赛事。近年来,省体育局持续打造国际品牌赛事、自主品牌赛事、体育职业赛事、特色品牌赛事构成的多层次赛事体系,每年安排3000万元,推动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举办相关赛事带动区域旅游、住宿、餐饮等消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省共举行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商业化赛事近百场,拉动消费超过50亿元。

  二是推动融合。以“清新福建、乐动山海”为主题,利用山海优势,打造了一批“体育+”融合业态。通过体育植入,拓展观光、体验消费,形成体育旅游产业联合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中国扶贫第一村宁德市赤溪村,建设了九鲤溪体育旅游区,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开业至今接待游客近150万人,当地三分之二农户加入体育旅游行业,有效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和解决村民就业。

  三是拉动消费。积极推动体育与住宅、商业综合开发进行融合,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一批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及体育制造业企业纷纷投入到体育综合体建设中,在满足周边群众健身需求的基础上,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厦门思明区充分发挥体育制造业总部经济优势,2019年成功举办体育时尚季,前后历时100余天,集中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展会、活动20余场,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近8000万元,创造消费超过2亿元。

  省体育局负责人表示,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大的工作力度,立足我省实际,奋力先行、率先突破,不断提升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沈体)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